【我和我的祖国(航拍)/罗平九龙瀑布群】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几年前,我担任了昆明市民办教育协会秘书长。我妈知道这个消息后,问我:“这个官大不大?”我说:“这不是官。”我妈说:“不是官?你是不好意思说吧......”在这个80岁的乡村老太太的眼里,“昆明”“市”“教育”“秘书长”都是很大的,你说不是官,她不会相信。我只得对我妈说:“妈,也算是个官,是个小官,只干活的那种小官——跟那些年我爸的生产队长差不多,只干活,多干活的那种小官。”我妈说:“大官也好,小官也好,你要记住:别人要你做的事,只要不犯法的,都要去干,多干。别人送你钱送你东西,千万不能要。”后来,我告诉我妈我辞职了。妈高兴地说:“那就好,那就好。”
我妈对我进行的“师德师风教育”,发自她那种朴素的对善良的信仰。
一个人的道德和行为受哪些因素的影响?信仰,利益,风险,情绪,能力,性格,习惯,价值观,社会环境,教育背景,成长经历等等。师德师风兼具道德范畴和行为范畴的属性。师德师风反映了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秉持的内在道德观念、价值取向和职业操守。师德师风最终会通过教师的言行举止、教学态度、与学生和家长的互动等具体行为表现出来。那么,用签订《师德师风承诺书》的方式,由教师个体对师德师风进行“承诺”有没有用?
我的回答是:有用,也基本没用。所谓“有用”,是对规避和转移管理部门的责任有用。所谓“基本没用”,是因为“信仰,利益,风险,情绪,能力,性格,习惯,价值观,社会环境,教育背景,成长经历......”等影响师德师风的因素不是由一纸“承诺”就可以实现的。![]()
当然,签订《承诺书》是一种宣示责任的方式,这种方式有一定的外力监督和自我警示作用。
但签订《承诺书》有很多的不可靠性。比如——
第一,约束力薄弱。学校(教育局)与教师个体签订《承诺书》(责任书)相当于老子约束儿子。老子、儿子本是一家人,是一根藤上结的瓜,这种约束力是不可靠的,是不值得被信任的。
第二,监督力缺失。真正能起到监督作用的是利益的对方或者第三方。学生、家长和社会是真正的能监督教育的“人”。
第三,转移责任和道德绑架风险。管理部门过度依赖《承诺书》可能转移责任,忽视师德问题的深层诱因(如工作压力过大、分配不公和教师身体原因等)。
第四,装模作样会更加污染教育环境。如果只是为了来点仪式感,如果仅仅是为了拍个照造个新闻,如果仅仅是为了“摆个姿势给外人看”,那么在把签字笔放下的那一刻,《承诺书》中的承诺就被忘到九霄云外去了。
“师德师风建设”,之所以是“建设”,就表明这项工程是基础的、艰巨的、持久的,也是“大家的”。
我不反对签订《承诺书》。但如果不抓住事物的本质,任何“面子工程”都将是“豆腐渣工程”。
——2025年2月14日 于昆明
(詹大年 昆明丑小鸭中学校长)
![]()